重九前三日庭桂复花适闻德尹自吴门返棹口占招之

倏过中秋已二旬,再开花似为归人。
明朝便恐纷纷落,何暇招呼更及宾(谓东亭曾三芝田诸弟)。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富有生活情趣的诗词,描述了作者在重九前三日看到庭院的桂花再次开放,以及听说朋友从吴门归来时的喜悦心情。下面我将逐句分析这首诗词。

首句“倏过中秋已二旬”,意思是转眼间已经距离中秋过去二十天了。这句诗表达了时间的流逝,给人一种时光匆匆的感觉。

次句“再开花似为归人”,描绘了桂花在重九前三日再次盛开的情景,并且似乎是为了迎接归人。这里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桂花赋予了人的情感,营造出一种温馨、愉悦的氛围。

第三句“明朝便恐纷纷落”,意思是明天这些桂花恐怕就要纷纷凋落了。这句诗给人一种美好的事物总是短暂的感叹,也暗示了即将与朋友的相见又将成为回忆的淡淡伤感。

最后一句“何暇招呼更及宾”,其中的“何暇”意为“哪里有空”,“招呼”是“招呼朋友”,“及宾”指的是作者的一位朋友,这句诗可以理解为作者因为忙于事务,无法亲自去招呼朋友,只能感叹时间过得匆忙。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思念之情。诗中的“谓东亭曾三芝田诸弟”,说明了这首诗的背景和作者的情感关联。作者提到的“东亭”可能是他的一个亲友或朋友居住的地方,“三芝田”可能是指他们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或共同拥有的美好事物。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桂花再次开放和朋友的归来,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和对友情的思念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感知。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