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的手法,讽刺了两种"富贵还乡"的不同本质。
前两句讲刘邦的故事:刘邦在沛县起义时壮志未酬(风云志未酬),后来在彭城(今徐州)当上皇帝后穿着华服回乡(锦衣游)。这是历史上著名的"衣锦还乡"典故。
后两句突然转折:同样是富贵回乡的人,但刘邦(龙颜)和沐猴(猴子)有本质区别。这里"沐猴而冠"是个成语,讽刺某些人像猴子戴帽子,表面风光但本质没变。
诗人通过这个对比告诉我们:
1. 真正的成功者(刘邦)回乡是功成名就后的荣耀
2. 而有些人富贵回乡只是徒有其表,像猴子穿人衣一样可笑
3. 表面相似的行为(富贵还乡),背后的内涵可能天差地别
这种讽刺既幽默又深刻,用大家熟悉的历史故事作比喻,让读者很容易理解:不要被表面的风光迷惑,要看一个人的真实本质。
陈孚
陈孚(1259 — 1309)元代学者。字刚中,号勿庵,浙江临海县太平乡石唐里(今白水洋镇松里)人。至元年间,上《大一统赋》,后讲学于河南上蔡书院,为山长,曾任国史院编修、礼部郎中,官至天台路总管府治中。诗文不事雕琢,纪行诗多描摹风土人情,七言古体诗最出色,著有《观光集》、《交州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