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送别一位选择归隐的朋友,表达了对他才华的惋惜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前两句说朋友放弃了功名利禄("黄金"象征富贵),明明是个才华横溢的人("奕奕良才"),却选择默默无闻地隐居("陆沉"指隐退)。就像用烂绳子拴不住千里马,关在笼子里养不出高飞的仙鹤,世俗的束缚留不住真正有才华的人。
中间两句转向诗人自己:虽然我仍有建功立业的志向("云霄高志"),但更理解朋友选择隐居、与诗书为伴("竹素"指书籍)的初心。这里能看到两种人生选择的对比,但诗人对朋友的选择充满尊重。
最后两句是动人的告别场景:朋友乘着小船离开时突然回头,诗人承诺将来要穿着便装("野服"指平民服装)去山林寻访。这个细节让离别显得温情,也暗示诗人自己或许终将追随朋友的脚步。全诗在惋惜中带着洒脱,在离别中藏着约定,展现了古代文人面对仕隐选择时的复杂心境。
吾丘衍
吾丘衍(1272—1311)元代金石学家,印学奠基人。浙江开化县华埠镇孔埠人。一作吾衍,清初避孔丘讳,作吾邱衍,字子行,号贞白,又号竹房、竹素,别署真白居士、布衣道士,世称贞白先生,秉性豪放,左目失明,右脚痞跛,行动仍频有风度。嗜古学,通经史百家言,工篆隶,谙音律,书法以隶和小篆见长。洽印不为成法的固,印文用玉箸篆,圆润秀劲,著有《周秦石刻释音》、《闲居录》、《竹素山房诗集》、《学古编》等。《学古编》成书于大德庚子(13OO)年,卷一为《三十五举》,乃是我国最早研究印学理论的著述。次载《合用文籍品目》,尾系附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