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意上裴侍郎

三十二馀罢,鬓是潘安仁。四十九仍入,年非朱买臣。
纵横愁系越,坎壈倦游秦。出笼穷短翮,委辙涸枯鳞。
穷经不沾用,弹铗欲谁申。天子未驱策,岁月几沉沦。
轻生长慷慨,效死独殷勤。徒歌易水客,空老渭川人。
一得视边塞,万里何苦辛。剑匣胡霜影,弓开汉月轮。
金刀动秋色,铁骑想风尘。为国坚诚款,捐躯忘贱贫。
勒功思比宪,决略暗欺陈。若不犯霜雪,虚掷玉京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怀才不遇的将士向长官倾诉心声的作品,用现代话来说就像一封充满抱负却无处施展的职场人的自白信。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怀才不遇的苦闷(前12句)
诗人用"潘安仁"(古代美男子)和"朱买臣"(大器晚成的典范)自比,说自己年纪不小却一事无成。像关在笼子里的鸟飞不高,像搁浅的鱼快干死,读再多兵书也没用,就像战国冯谖弹剑抱怨没鱼吃。皇帝不重用他,岁月就这么白白浪费了。

2. 舍身报国的决心(中间10句)
虽然处境艰难,但他依然充满热血。用"易水客"荆轲的典故,表明自己不怕死;用姜子牙八十岁遇明主的典故,表达不甘心老死乡野。只要让他去边疆,再苦再累都不怕。想象自己带兵打仗的场景:宝剑映霜、弯弓如月、金刀闪亮、铁骑奔腾,完全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

3. 渴望建功的呐喊(最后4句)
直接喊出心声:想学东汉窦宪在燕然山刻石记功,自信谋略胜过汉代陈平。最后发出灵魂拷问:如果不让我上战场历练,难道要让我的青春在京城白白浪费吗?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大量典故说现实困境,比如"弹铗"的比喻就像现代人说"领导不给我升职加薪"
- 军事意象生动震撼,像"剑匣胡霜影"等句让人仿佛看到边疆战场景象
- 情绪层层递进,从抱怨到表决心再到强烈呼吁,像极了现代人求职时的自我推荐

本质上,这是一个有能力却得不到机会的人,既在发牢骚又在努力自荐,充满古代文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矛盾心理。

骆宾王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