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偕研仙、馥塘嘉善城南看菜花至南瞻庵

出城便与红尘隔,郊原乍开新霁。
远碧浮天,丛黄绣陌,春在板桥烟寺。
花香数里。
正拂面轻寒,纸鸢风细。
竹院逢僧,石泉刚试煮茶水。
清明容易过了,爱光阴炊笋,谁证禅味。
野趣寻鸥,清游侣蝶,翻悔年年燕市。
田歌唱起。
笑布地金多,太平欢喜。
路入微茫,女墙斜照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日郊游的田园画卷,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之美。

上片写的是出城踏青的所见所感。开篇就说一离开城市就远离了喧嚣,郊外雨后初晴,空气清新。远处碧绿的田野与天空相接,田间小路上开满金黄的油菜花,春天的气息弥漫在板桥和烟雨朦胧的寺庙周围。花香飘散数里,微风拂面带来丝丝凉意,天上风筝轻轻飘荡。在竹林掩映的寺院遇到僧人,正好用新汲取的泉水煮茶品尝。

下片转入抒情。清明刚过,诗人珍惜这美好时光,吃着新鲜的春笋,却不知如何用语言形容这种闲适的禅意。他喜欢在野外看鸥鸟飞舞,与蝴蝶为伴,反而后悔往年总在繁华都市虚度光阴。田间传来农人的歌声,遍地金黄的菜花仿佛象征着丰收的喜悦。最后以夕阳西下、城墙渐隐的朦胧画面作结,余韵悠长。

全词通过细腻的观察,将自然景物与生活情趣融为一体,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都市生活的反思。语言清新自然,像"丛黄绣陌"、"纸鸢风细"等描写既形象又富有诗意,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闲适生活的乐趣。

黄燮清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