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日本国三藏空海上人朝宗我唐兼贡方物而归海东诗
古貌宛休公,谈真说苦空。
应传六祖后,远化岛夷中。
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
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
留学幽微旨,云关护法崇。
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
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
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
应传六祖后,远化岛夷中。
去岁朝秦阙,今春赴海东。
威仪易旧体,文字冠儒宗。
留学幽微旨,云关护法崇。
凌波无际碍,振锡路何穷。
水宿鸣金磬,云行侍玉童。
承恩见明主,偏沐僧家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写给日本高僧空海的送别诗,用亲切自然的语言赞美了空海的修行与贡献。
开头把空海比作得道高僧(休公),说他精通佛教真谛(谈真说苦空),继承了禅宗六祖的衣钵,远渡重洋到日本传播佛法。前四句点明了空海的身份和使命。
中间八句用生动的旅行画面,描写空海往返中日两国的经历:去年他来到长安朝见皇帝(朝秦阙),今年春天又要返回日本(赴海东)。诗人称赞他举止庄重(威仪),学问深厚(文字冠儒宗),既钻研佛法的精妙(留学幽微旨),又守护佛教正道(云关护法崇)。
后六句用充满仙气的意象送别:空海像仙人般踏浪而行(凌波无际碍),手持锡杖云游四方(振锡路何穷)。夜里水边能听到他诵经的金磬声,云端有仙童随行。最后说他受到皇帝赏识(承恩见明主),身上集中体现了僧人的高尚品格。
全诗通过"云行""凌波""玉童"等飘逸的意象,把空海比作云游仙人,既赞美他的佛学造诣,又暗含对他跨海传法壮举的敬佩。语言平实但意境开阔,在送别中寄托了对中日文化交流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