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白发老人与朋友相聚饮酒的随性场景,充满洒脱的生活趣味。
前两句用"图凤""霜毛"形成鲜明对比:老人虽然头发花白像结霜的草,但心里仍怀着凤凰高飞的壮志。这种不服老的豪情为全诗定下基调。
中间四句生动记录酒桌趣事:两个老头见面自嘲"真可笑",但立刻用"不喝酒还能干啥"化解年龄的尴尬。一个拄着拐杖刚出门,仆人已经抱着酒壶跟在后面,主仆默契的细节透着诙谐。
最后两句最妙:老人醉醺醺地说"虽然只有我喝多了",紧接着却幽默地补一句"连自己叫什么都忘了"。这种自嘲式的醉态描写,把老年人放下世俗身份、享受当下的豁达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诗就像用手机拍下的生活片段:老人斑白的两鬓与未老的雄心,主仆配合的滑稽画面,酒后的胡言乱语,共同组成了一幅鲜活生动的老年行乐图。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活到这把年纪,何必再较真"的通透智慧。
庄昶
庄昶(1437~1499)明代官员、学者。字孔暘,一作孔阳、孔抃,号木斋,晚号活水翁,学者称定山先生,汉族,江浦孝义(今江苏南京浦口区东门镇)人。成化二年进士,历翰林检讨。因反对朝庭灯彩焰火铺张浪费,不愿进诗献赋粉饰太平,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被贬桂阳州判官,寻改南京行人司副。以忧归,卜居定山二十余年。弘治间,起为南京吏部郎中。罢归卒,追谥文节。昶诗仿击壤集之体。撰有《庄定山集》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