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友辞 百舌儿

百舌儿,百舌儿,发口及时莫过时。
柳色花香皆可掇,林光水光多(翁本作都)足娱。
花沾舌,柳沾舌,吟咏山风共山月。
呜呼此友兮相追随,树巅一声春梦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百舌鸟(一种善于鸣叫的鸟)在春日山林中的欢快场景,通过鸟儿的歌声与自然景色的互动,传递出自由灵动的生命气息。

全诗分为三个层次:
1. 鸟鸣的灵动(前四句)
用"百舌儿"的重复呼唤开场,强调鸟儿歌声的及时性——春天就该这样尽情歌唱。柳树的嫩绿、花朵的芬芳、树林的光影、溪水的波光,都是它歌唱的理由,这些自然元素共同组成了让鸟儿沉醉的舞台。

2. 自然的交响(中间三句)
具体描写鸟儿如何与自然互动:它的鸣叫声仿佛沾上了花香柳色,与山风明月形成和谐的共鸣。这里把鸟鸣拟人化为"吟咏",仿佛鸟儿也在创作诗歌。

3. 情感的升华(最后两句)
诗人突然用"呜呼"感叹,将鸟儿称为值得追随的"友",而鸟鸣结束时用"春梦归"的比喻,暗示这美好场景如同一个易醒的梦境,透露出对春光易逝的淡淡惆怅。

诗歌的魅力在于:
- 用活泼的节奏模仿鸟叫声,"舌"字反复出现形成韵律感
- 通过"沾"字巧妙连接鸟与自然,展现万物交融的意境
- 最后从欢快转向怅惘,留下余韵,就像我们突然意识到美好春天终将过去时的感受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一段春日山林短视频:有鸟鸣特写、有自然全景、最后镜头拉远留下回味,让人感受到简单生活中蕴藏的诗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