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充满善意的自然乐园,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画面。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
1. 人造与自然的巧妙融合
诗人用"凿山""筑墙"等人工手段,却创造出"幻屏帷"的自然屏障效果,就像用智慧把荒山改造成生态花园。这种改造不是破坏,而是用"胸中奇思"让环境变得更美好。
2. 慈悲的生命关怀
诗中"放生池""注恩波"等描写,体现对生命的尊重。特别提到保护青蛙("剪蒿忍放蛙")和兔子("空穴宁教兔"),连小动物都得到细心照料,展现宽广的仁爱之心。
3. 动静结合的画面美
前六句写静态的园林建设,后两句突然"坐看春风",让整个画面活了起来。墙角率先开放的南枝(向阳花木),暗示善心终会获得美好回报。
4. 深层的生命哲思
"拓寿域"暗示这个生态空间能延年益寿,"春风归约勒"用拟人手法,表现自然规律对善行的回应。全诗透露出"善待人者,天必善待之"的朴素道理。
全诗就像用文字建造了一座爱心动物园:有精心设计的假山围墙,有波光粼粼的放生池,草丛里蹦跳的青蛙,地洞中安家的野兔,最后镜头定格在墙角第一朵报春的花枝上。诗人通过这个乌托邦式的生态家园,传递了尊重生命、顺应自然的可贵理念。
释居简
释居简(一一六四~一二四六),字敬叟,号北涧,潼川(今四川三台)人。俗姓龙(《补续高僧传》卷二四作王)。依邑之广福院圆澄得度,参别峰涂毒于径山,谒育王佛照德光,走江西访诸祖遗迹。历住台之般若报恩。后居杭之飞来峰北涧十年。起应霅之铁佛、西余,常之显庆、碧云,苏之慧日,湖之道场,诏迁净慈,晚居天台。理宗淳祐六年卒,年八十三,僧腊六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