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庙秋风

勾吴树业向荆南,至德曾闻固让三。
永立武王元有道,受封虞仲更何惭。
碑残野火文全灭,树响山风战欲酣。
禽鸟亦知亡国恨,向人啼断入烟岚。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春秋时期吴国的兴衰为背景,通过秋风萧瑟的吴庙景象,抒发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前四句讲吴国的起源:吴国祖先从荆南一带发家,始祖泰伯有"至德"之名,曾三次主动让出王位("固让三")。后来周武王封泰伯后代虞仲为诸侯,延续了吴国的正统地位。这里用"何惭"二字,暗指吴国建国之初是光明正大的。

后四句转到眼前的荒凉景象:残破的石碑被野火焚烧,文字都已消失;山风吹动树木,沙沙作响仿佛当年的战鼓声。最妙的是结尾两句,说连鸟儿都懂得亡国之痛,对着游人哀鸣着飞入云雾之中。这里用拟人手法,借鸟儿的悲鸣,道出诗人对吴国灭亡的惋惜。

全诗通过对比手法,将吴国曾经的辉煌与如今的破败并置,石碑残破、树木呜咽、鸟啼哀切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苍凉的历史感。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那份深沉的历史叹息。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