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得书三味得三字七排

牙签玉轴拥书龛,研究频年乐且耽。博考群经曾醉六,精求至味更兼三。

定多浓郁凭沈浸,无限芬芳耐咀含。旨趣恰从分鼎悟,馨香宜与省身参。

也应梦叶肴先饮,可许杯陈雅共探。几度菁华同餍饫,十分理奥异肥甘。

馈贫真觉根堪咬,食古还闻蹠并贪。岂为膏粱移素愿,此中酝酿自醰醰。

现代解析

这是一首关于读书的七排诗,内容丰富,充满了对读书的热爱和领悟。下面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

1. 诗的开头,“牙签玉轴拥书龛,研究频年乐且耽。”描述了诗人沉浸在书海中,享受读书的乐趣。这里,“牙签玉轴”是书籍的装饰,象征珍贵和精致。“书龛”则是放置书籍的地方。“频年乐且耽”说明诗人多年来的快乐都来源于读书和研究。
2. “博考群经曾醉六,精求至味更兼三。”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知识的渴求和钻研的深度。“博考群经”意味着诗人广泛阅读各类书籍,“醉六”可能是形容读书时的陶醉状态。“精求至味”则表示诗人追求书中的精华和深意,“更兼三”可能是指兼收并蓄,广泛吸收各种知识。
3. “定多浓郁凭沈浸,无限芬芳耐咀含。”诗人通过比喻表达读书带来的丰富体验和感受。书籍中的知识和智慧,如同浓郁的美酒,需要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同时,这些知识和智慧也像芬芳的花朵,让人忍不住去咀嚼和含蕴。
4. “旨趣恰从分鼎悟,馨香宜与省身参。”诗人通过读书领悟到生活的真谛,并且反思自身。“旨趣”指的是书中的主旨和趣味,“分鼎悟”可能是形容从书中领悟出深刻的道理。“馨香”则比喻书中的知识和智慧,与自我省察相结合,使人更加完善。
5. 接下来的诗句中,诗人用了一些形象的比喻,如“梦叶肴先饮”,“杯陈雅共探”,形容读书时的愉悦和分享。同时,也表达了读书的收获,如“几度菁华同餍饫,十分理奥异肥甘”。
6. “馈贫真觉根堪咬,食古还闻蹠并贪。”这里,诗人可能用“馈贫”比喻贫穷但富有知识,用“食古”比喻学习古代的知识和智慧。同时,也表达了对于学习的贪婪和渴望。
7. 最后,“岂为膏粱移素愿,此中酝酿自醰醰。”诗人强调,自己不会因为世俗的诱惑而改变对读书的热爱和追求,因为书中的知识和智慧如同美酒,需要慢慢酝酿和品味。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读书的热爱和赞美,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读书的乐趣、收获和反思。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的学识和修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