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三首 其三 归心(壬午三月十七(2002-4-29))

谁有瞋瞳眇天际?凭虚之道卒于世。
漠风御宇过千年,痴梦逐流随上帝。
醒者多为畴昔篇,几人妄作悲秋祭?
不能一语定归心,使我今宵歌梦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面对命运和信仰时的迷茫与挣扎,充满哲学思考和内心独白。

首联用夸张的意象开篇——"谁有愤怒的眼睛能看穿天际?通往虚无的道路突然中断",用"瞋瞳"象征人类试图看透天机的徒劳,"凭虚之道"暗指人们追寻的信仰或理想突然破灭。这种天问式的开头立即营造出宏大的思考氛围。

中间两联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沙漠的风统治世界已千年",展现自然力量的永恒;另一边是"痴迷的梦追逐着上帝",表现人类信仰的执着。诗人犀利地指出:清醒的人都在重复过去的套路,而假装伤春悲秋的人不过是自欺欺人。这里"悲秋祭"特别讽刺那些故作深沉的文人。

尾联道出核心矛盾:没有人能一句话就确定心灵的归宿,所以今夜只能唱着梦话般的歌。这种无奈的自嘲,恰恰揭示了现代人在信仰缺失时的典型状态——既无法真正相信,又不能停止追寻。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清醒的痛苦:明知追寻可能徒劳,却依然无法停止追问。诗人用"沙漠风"与"痴梦"的意象碰撞,把人类渺小与宇宙永恒的矛盾写得极具张力。最后选择用"梦呓"作结,反而成就了一种诗意的诚实——承认有些问题本就没有答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