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松
郁郁两松树,根柯亦何奇。俪彼徂徕山,共此岁寒期。
严霜日夕至,万木蕃以摧。独秀易为色,居高众所推。
明堂创神京,宫宇何累累。徵材遍幽僻,斤斧不见施。
风涛起中夜,若有百鬼司。输垂久不作,吾宁忘愤思。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两棵松树在恶劣环境中顽强生长的故事,暗喻了正直之士在乱世中的坚守与孤独。
开头用"郁郁"形容松树茂盛,强调它们生命力顽强。"根柯亦何奇"说它们的根系和枝干其实很普通,暗示这两棵树本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接着提到徂徕山(古代名山),说松树和这座山一起经受严寒考验,说明它们能吃苦耐劳。
中间部分形成强烈对比:严霜降临后,其他树木都凋零了,只有松树依然挺立。"独秀易为色"说独自优秀容易招人注目,"居高众所推"暗指地位高的人容易成为众矢之的。这里开始转入对社会现实的隐喻。
后段描写朝廷大兴土木,到处寻找建筑材料,却没人来砍伐这两棵松树。"斤斧不见施"暗示松树因为太高大反而得以保全,暗喻某些贤士因为地位太高而暂时免遭迫害。但"风涛起中夜"的描写又暗示危机四伏,松树(贤士)的处境并不安全。
最后两句最耐人寻味:说鲁班(古代巧匠)很久不出现了,但我怎能忘记心中的愤懑?这里"输垂"借鲁班典故,暗指当今缺乏真正识才之人,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全诗妙在处处写松树,实则处处写人。通过松树的形象,展现了正直之士在恶劣环境中的坚守,以及他们面临的社会困境,既有对坚贞品格的赞美,也有对现实不公的控诉。
罗洪先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汉族,江西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代学者,杰出的地理制图学家。一生奋发于地理学等科学的研究,“考图观史“,发现当时地图多疏密失准、远近错误,于是亲自外出调查收集资料,准备重新编一内容丰富、地理位置准确的地图,以计里画方之法,创立地图符号图例,绘成《广舆图》。创编成地图集形式,不仅继承了朱思本制图法,还加以发展,使地图更为科学实用。罗洪先堪称与墨卡托同时代的东方最伟大的地图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