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江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在寒冬中的孤寂之情。下面让我们逐句解析:
1. 地气长江北,云容古戍边。 - 这句描绘了寒冷的冬季,地点在长江以北,天空中的云朵呈现古老边疆的景象。这里通过“地气”和“云容”勾勒出一幅广阔的北方冬日景象。
2. 层冰明薄日,积雪了穷年。 - 冰雪覆盖下的日子显得异常清晰明亮,甚至薄薄的太阳也因雪的反光显得更加明亮。这句通过“层冰”和“积雪”进一步强调了冬天的严寒和漫长的季节。
3. 乡远劳羁梦,官閒足晏眠。 - 因为故乡遥远,让人常常在梦中思念家乡。官位闲暇之时,才有足够的空闲时间安稳地睡觉。这里诗人通过“羁梦”和“晏眠”表达了远离家乡、职位空闲时的思乡之情以及内心的宁静。
4. 客来相劳苦,不责坐无毡。 - 如果有客人到来,主人会关心他们的辛苦,不会因为家中简陋,坐卧的地方没有毛毡(古代保暖用品)而责怪客人。这句通过客人的来访和主人的体谅,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淡泊和人情味。
综合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冬日江边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官场闲适生活的惬意。诗中既有冬日的寒冷与静谧,也有对人情的温暖关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和对生活的淡然态度。
孙应时
(1154—1206)绍兴馀姚人,字季和,号烛湖居士。孙介子。师事陆九渊。孝宗淳熙二年进士。授黄岩尉,为常平使者朱熹所重,与定交。丘崇帅蜀,辟入制幕,尝策言吴曦将叛。徙知常熟,秩满,郡守以私恨诬其负仓粟三千斛而捃摭之,市民竟为代偿,守益怒,坐贬秩。宁宗开禧二年起判邵武军,未赴而卒。有《烛湖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