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五代十国时期蜀国后主王宗衍的奢靡生活,用生动的画面感讽刺了统治者醉生梦死的荒唐景象。
上半段写宫廷夜宴的奢靡场景:月光洒在舞动的金色波浪上(可能指金色帷帐或酒池),歌声飘荡在装饰着玉叶的云端。这里用"湛湛辉辉浮玉云"的典故,暗示这些浮华景象都是王宗衍自己诗中描写的虚幻梦境。接着将蜀地比作繁华的扬州,用"卓女"(汉代美女卓文君)代指蜀地美女,她们捧着新酿的绿酒劝饮,展现纸醉金迷的生活。
下半段通过对比继续讽刺:用"琼树"(传说中仙境的树)比不上"锦树"(蜀地华丽的装饰),"缯楼"(丝绸装饰的楼阁)胜过隋炀帝的"迷楼",极写蜀国宫廷的奢侈程度。最后两句最妙:在露水沾湿的桃花树下醉得忘记春秋更替,正是借酒消愁却更添愁绪的时候——暗示这种奢靡生活注定走向悲剧结局。
全词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华美的宴会场景慢慢聚焦到"不知秋"的麻木状态,最后定格在"酒悲"的结局上。虽然通篇在写奢靡享乐,但每个意象都暗含讽刺,让读者在绚丽的画面中感受到盛世危言。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