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夏日雷雨前后的田园景象,以及诗人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
前两句写雷雨前的场景:菜园里的藤蔓被清理干净,露出绿意盎然的槐树;茂密的树荫下突然传来雷声。这里用"乍闻雷"的突然性,生动表现出夏日天气的变幻无常。
中间四句展现诗人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为庄稼得到雨水滋润而欣慰,另一方面又担心雨水过多引发水灾;既感受到夏日炎热的消退,又欣喜于雨后天晴时山色的明媚。这种既喜且忧的复杂心态,真实反映了农人对天气的敏感。
最后两句转到文人雅趣:诗人门前没有俗务缠身,只看见诗友之间互相赠答的诗筒往来。这里"诗筒竞往来"的描写,既表现了文人间的风雅交往,也暗示了诗人超脱尘俗的生活态度。
全诗通过雷雨这个自然现象,串联起田园生活、农事忧喜和文人雅致三个层面,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诗人将日常所见与内心感悟巧妙结合,让读者感受到平凡生活中的诗意。
冯山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