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楼观萧尺木画壁
尺木老人年八十,太白楼头留绝笔。挥霍十指生烟峦,董巨荆关咸气夺。
落帆直上牛渚矶,惊看壁上排嵚巇。四山拔地出天阙,乾窦坤位无乖离。
天门日观陡而壮,峨岷积素殊其状。回雁峰高巫峡长,香炉瀑布遥相望。
镇高岳耸西与东,齐州九点青蒙蒙。峰峦向背觉明晦,江湖澒洞疑奔{氵众}。
羲和策驭走屋底,雷雨喧豗清昼里。涧壑淙淙槛际来,元气淋漓妒真宰。
我生由来好探奇,往往名山欲问之。瞿唐岱畎万里隔,足茧终年或未窥。
兹从一室纷相列,眼底峰峰昭若揭。夺造化兮泣鬼神,观止此矣我心折。
天光澹沱日气清,凭栏四望暮霭平。同行顾盼无人赏,欲觅青莲共跨鲸。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太白楼欣赏萧尺木壁画时的震撼感受,展现了艺术超越自然的魅力。全诗可分为四个部分:
1. 开篇介绍(前4句):
用大白话说就是:八十岁的萧尺木老人在太白楼留下绝笔之作,他手指一挥就画出云雾缭绕的山峦,连古代大画家董源、巨然、荆浩、关仝都比不上。
2. 壁画实景描写(5-16句):
这部分像电影镜头一样展现壁画内容:
- 先看到高耸的牛渚矶悬崖
- 画中有拔地而起的群山,天地结构精准
- 天门山和泰山雄壮,峨眉山积雪别致
- 回雁峰、巫峡、香炉峰瀑布等名景齐聚
- 山势明暗变化,江湖波涛汹涌
- 甚至能感受到阳光移动、雷雨轰鸣
这些描写说明画作极其逼真,仿佛把真山真水搬到了墙上。
3. 艺术感悟(17-22句):
作者说自己爱游历名山,但很多地方太远没去过。现在在一间屋子里就看到所有名山,画作简直夺天地造化,让鬼神都感动哭泣。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这画太牛了,看得我服气!
4. 结尾抒情(最后4句):
傍晚凭栏远望,可惜同行人不懂欣赏,作者想找李白(青莲居士)一起骑鲸鱼遨游。这里既表达知音难觅的孤独,又暗示画作达到了李白诗歌般的超凡境界。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
1. 用动态描写静态画作(如雷雨声、阳光移动),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通过对比("万里名山"与"一室尽览")突出艺术超越现实的力量
3. 结尾的浪漫想象,把对艺术的赞叹推向高潮
简单说,这就是一首古代"看画展"的观后感,用生动语言告诉我们:真正伟大的艺术能让人足不出户就游遍天下,甚至产生穿越时空的奇妙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