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日邑送薪盈庭感而有赋 其一

匏系何烦惜,膏明也并烧。
积时甘在下,炊后始知劳。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日常生活中的柴火为喻,传递了深刻的人生哲理。

前两句"匏系何烦惜,膏明也并烧"是说:葫芦藤(匏)缠绕着柴堆不必可惜,油脂(膏)和明亮的火焰最终都会一起燃烧。这里用柴火燃烧时的自然现象,暗示人生中看似珍贵或平凡的事物,最终都难逃消耗的命运。

后两句"积时甘在下,炊后始知劳"更妙:柴火平时默默堆积在灶台下(甘在下),直到烧火做饭时才被人想起它的辛劳。这就像生活中那些不起眼却不可或缺的人或物,平时不被重视,直到需要时才意识到它们的价值。

全诗通过烧火做饭这个生活场景,表达了三个层次的思想:
1. 万物终将消逝的自然规律
2. 平凡事物的可贵之处
3. 人们往往事后才懂得珍惜

诗人用最普通的柴火作比喻,把深刻的人生感悟说得明白如话。这种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哲理的能力,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它提醒我们:要懂得珍惜眼前平凡却重要的事物,不要等到"炊后"才想起它们的付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