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新晋宫廷女官的得意之态,通过几个生动的细节展现了她的特殊地位和天然美貌。
前两句写她手捧皇帝赏赐的黄绸包裹的任命书,春风得意。"黄罗双幅"显示赏赐的贵重,"称意无"用口语化的反问,活灵活现地表现出她心满意足的神态。
后两句更精彩:先说她的美貌根本不需要化妆("真色不劳施粉黛"),这是对她天生丽质的最高赞美;再说她闺房里挂着的"十眉图"(唐代流行的十种眉毛画法图谱)都成了摆设,这个细节既点明了她宫女的身份,又巧妙暗示她不需要这些妆容技巧。
全诗最妙的是处处对比:黄绸的华贵与自然之美对比,精心绘制的眉图与不施粉黛的素颜对比。通过这些对比,诗人既写出了这位昭容的受宠,又赞美了她清水出芙蓉的天然美。看似在写一个宫女的得意,实则展现了唐代宫廷生活的一个精致剪影。
张公庠
张公庠,字元善。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两宋名小集》卷三二三《张泗州集》序)。嘉祐八年(一○六三)为秘书省著作佐郎(《临川先生文集》卷五一《奏举人张公庠著作佐郎制》)。哲宗元符元年(一○九八)知晋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二)。三年,徙知苏州(明正德《姑苏志》卷三)。又知邛州(《能改斋漫录》卷一六)。晚年提举南京鸿庆宫。有《张公庠宫词》一卷。张公庠诗,据汲古阁影抄宋书棚本《张公庠宫词》、《四库全书》本《张泗州集》以及《能改斋谩录》所录,合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