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七首 其六
我子我子兮娇且痴,去住存殁兮予莫女知。
女既死兮骨当朽,女苟活兮终来归。
呜呼女长兮毋我议,父不慈兮时不利。
鸩兮鸩兮置女已十年,女不违兮女心斯坚。
用女今日兮人谁我冤,一觞进女兮神魂妥然。
呜呼鸩兮果不我误,骨速朽兮肉速腐。
女既死兮骨当朽,女苟活兮终来归。
呜呼女长兮毋我议,父不慈兮时不利。
鸩兮鸩兮置女已十年,女不违兮女心斯坚。
用女今日兮人谁我冤,一觞进女兮神魂妥然。
呜呼鸩兮果不我误,骨速朽兮肉速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父亲对死去孩子的深情哭诉,字字血泪,充满矛盾与痛苦。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父亲的矛盾心理 开头"娇且痴"三字立刻勾勒出孩子生前的可爱模样。父亲既希望孩子死后尸骨能安息("骨当朽"),又忍不住幻想孩子或许还活着("苟活兮终来归")。这种生死之间的挣扎,展现了丧子者典型的心理状态。
2. 鸩酒的象征 诗中反复出现的"鸩"(毒酒)是关键意象。父亲说用毒酒"置女已十年",暗示可能是自己当年用毒酒结束了孩子的生命(可能是因病痛或战乱)。但奇怪的是,父亲又说孩子"不违"毒酒,仿佛孩子自愿赴死。这种写法既可能是父亲为自己开脱,也暗含古代"易子而食"的残酷现实。
3. 自我安慰的悲鸣 最后父亲不断重复"骨速朽兮肉速腐",看似残酷,实则是希望孩子早入轮回。他给孩子敬酒("一觞进女"),就像在进行一场残酷的告别仪式。"父不慈兮时不利"这句自责,揭示了乱世中普通人被迫做出残忍选择的无奈。
全诗用简单重复的呼唤("我子我子""鸩兮鸩兮")和短促的句子,模仿了痛哭时抽噎的节奏。虽然表面在写毒酒杀子,但字里行间都是撕心裂肺的父爱,展现了在极端环境下人性被扭曲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