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池用杜韵

地扼全齐要,门通万里船。
临流荫高柳,隔水听鸣蝉。
荇带拖残雨,莲衣落暮天。
何人继芳躅,开径扫花毡。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夏日南池边的宁静画卷,语言清新自然,读来如临其境。

开头两句点明南池地理位置重要("全齐要"指战略要地),水面开阔可通大船,暗示这里既是交通枢纽,又是风景胜地。接着用"高柳遮阴""隔水蝉鸣"两个细节,立刻把读者带到池边:站在树荫下,听着对岸传来的蝉声,夏日的闲适感扑面而来。

五六句像两个特写镜头:水面上,被雨水打湿的荇菜(一种水生植物)像飘带般摇曳;傍晚的天空下,凋落的莲花瓣轻轻飘落。这里用"拖"字形容荇菜沾着雨水的沉重感,用"落"字表现花瓣的轻盈,观察非常细腻。

最后两句转为抒情:不知谁能继承这般雅兴("芳躅"指前人的美好足迹),清扫铺满落花的小路,等待志同道合者前来赏景。这里既有对美景无人欣赏的淡淡惋惜,又暗含邀请读者共游的意味。

全诗妙在"有声有色":蝉鸣是听觉,柳荫、荇菜、莲花是视觉,暮色是时间感,残雨是触觉,多种感官体验交织成生动的夏日池景。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自然细节的精准捕捉,让闲适悠然的心境自然流露出来。

张家玉

(1615—1647)广东东莞人,字元子。崇祯十六年进士。李自成破京师时被执,劝自成收人望。自成败,南归。隆武帝授翰林侍讲,监郑彩军。隆武帝败,回东莞。永历元年,举乡兵攻克东莞城,旋失。永历帝任之为兵部尚书。又结连草泽豪士,集兵数千,转战归善、博罗等地,旋为清重兵所围,力尽投水死。永历帝谥文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