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至南雄舟行杂诗 其五 (辛巳)

已闻上峡来,无端入山腹。
峡中更无天,山水相结束。
寺门动江光,斜照纷在目。
伟哉翕辟气,富矣云雷蓄。
渐高听已幽,微风送鸣玉。
真源一飘洒,光泽遍草木。
感兹泉响深,叹彼川流速。
老衲催客还,一灯出深绿(晚游峡山寺,坐淙碧轩听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船从广州到南雄途中,经过峡谷时的所见所感。全诗以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峡谷的壮美与神秘。

开头四句写峡谷的险峻:船刚进入峡谷,突然就钻进了山腹之中。峡谷幽深狭窄,仿佛连天空都被遮蔽,只剩下山水紧紧相依。这里用"无端"(突然)和"相结束"(紧密相连)突出了峡谷的突兀感和压迫感。

中间八句是精彩的自然描写:夕阳照在寺庙门前的江面上,波光粼粼;峡谷中云气聚散,仿佛积蓄着雷电的力量。随着船行渐高,听到的泉声越来越幽远,微风送来泉水击石的清脆声响。这泉水如同天降甘露,滋润得两岸草木都泛着光泽。诗人用"翕辟气"(开合的气息)形容云雾变幻,用"鸣玉"比喻泉声,非常形象。

最后四句转入感悟:听着深沉的泉声,看着湍急的江水,诗人不禁感慨万千。这时寺庙的老和尚催促客人返程,只见一盏灯火从深绿的树丛中透出。结尾这个"深绿"用得巧妙,既写实又营造出幽深的意境,让整首诗在宁静中收束。

全诗最动人的是把峡谷写得既有气势("伟哉""富矣"这样的感叹),又充满灵性(泉水"飘洒"滋润草木)。诗人通过视觉(江光、斜照)、听觉(泉响、鸣玉)的多重感受,让我们仿佛也置身于那个光影交错、水声潺潺的峡谷之中。特别是最后那盏从绿荫中透出的灯,给壮丽的自然景观增添了一丝人间烟火气,显得格外温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