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何梦华(元锡)林外得碑图(乙卯)

孔林墙外夕阳明,永寿碑酬访古情。
我后何君来曲阜,手摩残字得熹平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在孔林(孔子墓地)外寻访古碑的场景,充满怀古之情。

首句"孔林墙外夕阳明"用夕阳的光辉照亮孔林外墙,营造出温暖而庄重的氛围。夕阳既点明时间,又暗示对古代文化的追思。

第二句"永寿碑酬访古情"说明诗人寻找的是"永寿碑",这种寻访古碑的行为满足了他对历史的好奇与敬仰。

第三句"我后何君来曲阜"提到诗人跟随一位姓何的朋友来到曲阜(孔子故乡),展现了文人结伴访古的雅兴。

最后一句"手摩残字得熹平"生动刻画了诗人用手抚摸碑上残存文字的场景。"熹平"是东汉年号,点明古碑的历史价值,也透露出发现古物的喜悦。

全诗通过夕阳、古碑、残字等意象,表达了文人对历史文化的珍视。诗人没有直接抒情,而是用寻碑、摸字的具体动作,让读者感受到他对古代文明的向往与尊重。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让平凡的访古经历显得意味深长。

阮元

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雷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阁大学士,太傅,谥号文达。他是著作家、刊刻家、思想家,在经史、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被尊为三朝阁老、九省疆臣,一代文宗。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