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荆州兄过一茎庵饮香林亭下次韵四首 其一

浅草曲径通,林深小亭伏。
春游太杂沓,摧折到花竹。
居僧典守疏,鸟雀不胜逐。
人间逆旅客,憔悴无如仆。
约伴来何迟,怅焉空寓目。
庶将酒一斗,散此愁千斛。
借问赏残红,何如对新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春游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开头四句写景:诗人走过长满浅草的小路,发现树林深处藏着一座小亭。春天游人太多,把花草竹林都踩坏了。这里用"杂沓"形容人多拥挤,"摧折"暗示自然被破坏的无奈。

中间六句抒情:寺庙的僧人疏于管理,鸟雀被游人惊扰得无处可去。诗人自比"逆旅客"(漂泊之人),说自己是最憔悴的那个。埋怨同伴来得太迟,只能独自怅然眺望。这里透露出诗人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的向往。

最后四句写心境转变:诗人决定用一斗酒来消解千斛愁绪。最后两句特别精彩,用问答形式点明主旨:与其去欣赏凋零的残花,不如面对充满生机的新绿。这既是对眼前景物的选择,也暗含人生哲理——要向前看,珍惜当下。

全诗语言朴实自然,从写景到抒情再到感悟,层层递进。通过对比残红与新绿,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告诉我们要学会在喧嚣中寻找宁静,在失意时看到希望。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