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初次乘船离开曲江溪时的不舍之情,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细腻感受。
前四句写景:溪水清澈见底,松树和岩石的倒影映在水面上,形成一片阴凉。这样美好的景色本该让人欣赏,但诗人却无心观赏。这里用美景反衬出离别的愁绪——再美的风景也抵不过心中的伤感。
后四句抒情:诗人直言自己不忍离别,连周围的景物似乎也在侵扰着他的离愁。最后两句点明主旨:若不是经常远行的人,谁能真正懂得这种离别之音呢?这里的"音"既指溪流的声音,也暗喻离别的心声。
全诗妙在将自然景物与情感完美融合:清澈的溪水像诗人的离愁一样深,松石阴影像心头挥之不去的忧郁。诗人用"物亦有缘侵"的拟人手法,让无情之物也染上离愁,更显情真意切。最后以反问作结,让所有经历过离别的人都能产生共鸣。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