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王台

梁王台下春草生,梁王台上春霞明。
兔园积雪有词赋,凫浚废撤无歌笙。
百花双燕且对饮,碧海黄尘空复情。
落日为谁吟思苦,千秋城阙暮云平。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梁王台春日的景象,通过今昔对比抒发时光流逝、繁华不再的感慨。

前四句写景:梁王台下春草萌发,台上霞光明媚。曾经兔园(梁王的园林)里文人雅士赏雪作赋的热闹场景,如今凫浚(水边)的宴乐笙歌早已消失。这里用"积雪"暗喻昔日文采风流,"废撤"点出如今的冷清。

五六句转折:眼前只有百花和双燕相伴饮酒,曾经的碧海(象征广阔天地)和黄尘(象征人世变迁)都成了空幻的回忆。"双燕"反衬孤独,"空复情"表达物是人非的怅惘。

最后两句升华:夕阳下不知为谁苦苦吟诗,古老的城楼笼罩在暮云中。"千秋城阙"将个人感伤扩展到历史长河,用永恒不变的暮云反衬人世无常,留下悠长余韵。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生机勃勃的春景切入,闪回昔日繁华,再转回现实孤饮,最终定格在苍茫暮色中。通过台阁、花草、燕雀等寻常景物,传递出对历史兴衰的深沉思考,让读者自然感受到"繁华易逝"的永恒主题。

李濂

(1489—1566后)明河南祥符人,字川甫,一作川父,号嵩渚。正德九年进士。任沔阳知州、同知宁波府,升山西佥事。少负俊才,尝驰马夷门外,酾酒悲歌,慨然慕信陵君、侯生之为人。里居四十余年而卒。博学多闻,以古文名于时。曾作《理情赋》,李梦阳见而往访。濂初甚得意,久之,乃知梦阳持论偏颇。有《祥符乡贤传》、《汴京遗迹志》、《医史》、《观政集》、《嵩渚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