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道中
十里一小村,百里一小市。
村仅三两家,市惟高梁米。
长途风萧萧,海阔天空似。
人言玉关外,风俗非清美。
讵知民习淳,浑噩犹太始。
垄吠夜无惊,狼烽刃不起。
人言瀚海旁,豺虎扰鹿豕。
讵知土地广,衣食赖以庇。
种桑资蚕织,艺稻勤耘籽。
尘外有达人,桃源良可拟。
无见复无闻,井上螬余李。
不逢栗里公,恍遇于陵子。
西望昆仑山,缥缈隔万里。
昨夜梦回归,归来家人喜。
儿童皆长大,庭树茂如彼。
亲戚来聚见,欢容词娓娓。
自道作客时,念念及桑梓。
尝梦还故乡,昨非今乃是。
既归聊自得,再游勿复尔。
马嘶惊我醒,乃恒仍梦里。
村仅三两家,市惟高梁米。
长途风萧萧,海阔天空似。
人言玉关外,风俗非清美。
讵知民习淳,浑噩犹太始。
垄吠夜无惊,狼烽刃不起。
人言瀚海旁,豺虎扰鹿豕。
讵知土地广,衣食赖以庇。
种桑资蚕织,艺稻勤耘籽。
尘外有达人,桃源良可拟。
无见复无闻,井上螬余李。
不逢栗里公,恍遇于陵子。
西望昆仑山,缥缈隔万里。
昨夜梦回归,归来家人喜。
儿童皆长大,庭树茂如彼。
亲戚来聚见,欢容词娓娓。
自道作客时,念念及桑梓。
尝梦还故乡,昨非今乃是。
既归聊自得,再游勿复尔。
马嘶惊我醒,乃恒仍梦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哈密旅途中的见闻和感受,通过对比现实与想象,展现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淳朴生活的向往。
诗的开头用简单的语言勾勒出边疆的荒凉景象:十里才有一个小村庄,百里才有一个小集市,村里只有两三户人家,集市上只有高粱米卖。长途跋涉中,风声萧萧,天地辽阔得像大海一样无边无际。
接着,作者通过"人言"和"讵知"的对比手法,打破了人们对边疆的刻板印象。虽然有人说玉门关外风俗不好,瀚海旁边野兽横行,但作者看到的却是民风淳朴、生活安稳的景象:夜晚没有盗贼惊扰,边境没有战火,人们种桑养蚕、辛勤耕作,就像世外桃源一样。
后半部分转入梦境描写,作者梦见回到家乡,看到孩子们都长大了,庭院里的树木茂盛,亲戚们欢聚一堂。这个梦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最后被马嘶声惊醒,发现仍在旅途中,凸显了现实与梦想的落差。
整首诗语言朴实,通过边疆与家乡、现实与梦境的对比,表达了游子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乡的深切思念。诗中"桃源"的比喻和梦境的描写,给荒凉的旅途增添了一丝温暖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