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霜阁

翰林诗笔振千古,珊瑚照夜横雕梁。
高文胜地占江左,我来戴胜初降桑。
雨师愤郁欲倾注,气蒸柱礎如迸浆。
清风执热逝可濯,定知五月飞秋霜。
山盘左右俨环列,赏溪远带摩寒光。
苍松怪柏倚层岭,不许桃李参其行。
干缠薜荔俯危涧,渴龙矫矫鳞甲张。
云生楼宇隐金绿,泉落庭除兰芷芳。
虎传老包踞前壁,百兽辟易远我堂。
像瞻黄檗若欺魄,智囊岂特降支郎。
碧鸡一声破烟雾,静中不觉尘世忙。
冥搜穷讨扫俗轨,更开竹径通禅房。
荒台谁忆遗民钓,乐土长吟帝子章。
避世徵君想岩穴,濯缨孺子思沧浪。
临流赋诗情骀荡,万虑不敢愁吾肠。
会须畏夏继康乐,青松架壑聊相望。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又充满禅意的秋日山景图,同时融入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怀。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开头到"定知五月飞秋霜")用夸张手法写秋霜阁的气势。开篇就说这里的诗文能流传千古,建筑像夜明珠一样闪耀。虽然正值酷暑(雨师发怒般的大雨、潮湿闷热的空气),但诗人预感这里很快就会凉爽如秋——用"五月飞秋霜"的奇幻想象,突出此地与众不同。

第二部分("山盘左右"到"泉落庭除兰芷芳")具体描写山中景色。群山环抱如护卫,溪水泛着寒光,松柏像高傲的贵族拒绝普通桃李为伴。藤蔓缠绕的枯涧像蛟龙张鳞,云雾中的楼阁若隐若现,山泉边兰草飘香。这里把自然景物都写活了:松柏有贵族脾气,枯涧会变身蛟龙,充满奇幻色彩。

第三部分("虎传老包"到结尾)转入禅意感悟。提到镇宅的石虎、高僧的塑像、破晓的鸡鸣,渲染出超脱尘世的氛围。诗人漫步竹林禅房,遥想古人垂钓沧浪的闲适,最终获得心灵解脱——所有烦恼都不敢来打扰,只想效仿古人寄情山水。结尾"青松架壑聊相望"特别妙,人与松树隔空对望,物我两忘的意境全出来了。

全诗最精彩的是两种反差:一是湿热天气与秋霜预感的温差对比,二是威严景观(怪柏蛟龙)与淡泊心境(禅房沧浪)的刚柔并济。诗人用神话般的笔法写实景,又在景物中寄托隐逸之志,就像用4K镜头拍山水,再配上治愈系背景音乐,让读者既能看见震撼画面,又能感受平静力量。

刘拯

(?—约1107)宣州南陵人,字彦修。第进士。哲宗绍圣初为御史,劾范祖禹、黄庭坚等修神宗实录窜易增减,诬毁先帝。又论苏轼狂悖,请正其罪。进右正言,累迁给事中,黜知濠州,改广州。以吏部侍郎召还,迁户部尚书。因反对蔡京编次元祐党籍,罢知蕲州、润州。复为吏部尚书,昏愦不能举其职,左转工部,知同州,削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