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炊黄竹庄三首

染练江山宿雨余,枝枝叶叶润如酥。
丝窠璎珞消多少,破费天公百斛珠。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晨的山水画卷,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第一句"染练江山宿雨余"用"染练"形容雨后山水像被洗过的丝绸一样干净透亮,"宿雨余"点出时间背景是夜雨初停的清晨。第二句"枝枝叶叶润如酥"进一步用"酥"这个触感词,让读者感受到树叶上雨珠的晶莹饱满,仿佛能触摸到那种湿润的质感。

后两句更有趣味性,诗人把挂在蛛网上的雨滴比作璎珞首饰,说天公为了装饰这些"丝窠"(蜘蛛网),不知耗费了多少珍珠(雨滴)。这种拟人化的想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精巧,又透着一丝幽默——把普通的自然现象说得像天公在挥霍珍宝似的。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雨后景象写得活色生香:江山如洗的澄澈、枝叶挂珠的晶莹、蛛网垂露的精致,通过"酥""璎珞""斛珠"这些带着质感的比喻,让读者仿佛亲眼看见雨珠在晨光中闪烁的样子。诗人用家常的语言,却写出了天人合一的诗意,寻常中见神奇,这正是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