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许司理请赞》是一首充满禅意的哲理诗,用生动的比喻探讨"真我"与修行的境界。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1. 修心的关键(前四句)
"湛不摇处"指内心如静止的水面,没有杂念波动,这正是修行发力的好时机。"出阴办入"暗示要超越表象(阴)才能认识真实自我,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2. 微小中的伟大(五六句)
用"一毛端头舞狮子"的夸张画面,说明在极细微处(一根毛尖)也能展现巨大能量(狮子翻滚),比喻修行者能在平凡中见非凡。
3. 血肉之躯的超越(七八句)
"赤肉团"指我们的身体,"万仞壁立"形容精神境界如悬崖般巍然独立,强调肉体虽平凡,精神却可达到崇高境界。
4. 玄妙的顿悟(最后两句)
用"铁牛生玉猫"这种不可能的组合(铁牛产下玉雕的猫),比喻修行中超越常理的顿悟——看似刚硬顽固的心(铁牛)也能生出灵透智慧(玉猫)。
全诗精髓在于:
通过"静止中发力""小中见大""肉体超越""矛盾统一"四重意境,揭示修行的真谛——真正的觉悟不在远方,就在我们每个平凡的当下。那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如铁与玉、毛尖与狮子),恰恰是突破思维局限、认识真实自我的钥匙。
释宗杲
释宗杲(1089~1163),字昙晦,江南东路宣州宁国(今安徽宁国)人,俗姓奚,临济宗僧人,是宋代禅宗史上“看话禅”派的创始人,法名妙喜,赐号“大慧普觉禅师”。宗杲生活于北、南宋之际,在南渡后倡明儒佛渗透、回应儒家辟佛方面立下大功。他不仅是连结南北两宋僧人与儒学的重要环节,而且也是南宋佛教史上最具代表性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