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日作二首 其二
鸟鸣知天曙,冰泮知天和。
寒崖变吹律,阳渚发鸣葭。
温风戒旦至,淑气应时加。
申瞩暨昏旦,驰情赴幽遐。
连峰睇初景,木杪眺孤霞。
阴雪被高岑,暄波泻平沙。
辨候气有异,触物理无涯。
抚已寡朋与,怀侣独长嗟。
徒攀春岸条,未采中林华。
情惬赏不遗,心旷迹自赊。
久矣敦夙游,不愧在涧歌。
寒崖变吹律,阳渚发鸣葭。
温风戒旦至,淑气应时加。
申瞩暨昏旦,驰情赴幽遐。
连峰睇初景,木杪眺孤霞。
阴雪被高岑,暄波泻平沙。
辨候气有异,触物理无涯。
抚已寡朋与,怀侣独长嗟。
徒攀春岸条,未采中林华。
情惬赏不遗,心旷迹自赊。
久矣敦夙游,不愧在涧歌。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立春时节大自然的变化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语言生动,情感细腻。
开头四句通过鸟鸣、冰融、寒崖回温、水边芦苇发芽等自然现象,展现春天到来的迹象。诗人用这些细节告诉我们:春天不是突然来的,而是一点点在自然界中显露出来的。
中间部分描写春风送暖、阳光和煦的景象。"连峰睇初景"到"暄波泻平沙"这几句,像一组电影镜头:远处山峰刚披上阳光,树梢挂着朝霞,残雪覆盖山巅,温暖的溪水流过沙滩。这些画面生动展现了初春时节冷暖交替的特点。
最后八句转向诗人的内心感受。他感叹季节变化的神奇,也感到孤独——朋友很少,只能独自欣赏美景。虽然摘不到林中盛开的花,但漫步春日的河岸依然让他心情舒畅。结尾"不愧在涧歌"表明诗人安于这种隐居生活,享受与自然独处的时光。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既准确捕捉了立春时节的物候特征,又自然流露出诗人的孤寂与自得。我们读这首诗,不仅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还能体会到一个人静静欣赏大自然时那种既孤独又满足的复杂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