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黄节推陪王守泛舟
清池堪百亩,珍木多十围。
灌泉昔未盈,移树今更肥。
境豁自心匠,宴游及韶辉。
居然坐高斋,不减临郊扉。
青旗贳冻酒,春服成单衣。
游人半童叟,好鸟偕鸣飞。
彤襜照银章,宾从相因依。
置觞面高轩,密坐罗芳菲。
清笳急鸣鼓,红妆耀迟晖。
澄潭止可鉴,画楫相与挥。
曳裾载笔简,自顾才也微。
之子倾盖贤,赏心谅云稀。
长歌善必赓,旧令繁勿违。
徒令夕阳暝,不醉终无归。
灌泉昔未盈,移树今更肥。
境豁自心匠,宴游及韶辉。
居然坐高斋,不减临郊扉。
青旗贳冻酒,春服成单衣。
游人半童叟,好鸟偕鸣飞。
彤襜照银章,宾从相因依。
置觞面高轩,密坐罗芳菲。
清笳急鸣鼓,红妆耀迟晖。
澄潭止可鉴,画楫相与挥。
曳裾载笔简,自顾才也微。
之子倾盖贤,赏心谅云稀。
长歌善必赓,旧令繁勿违。
徒令夕阳暝,不醉终无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春日泛舟游玩的欢乐场景,充满了自然美景与人情交融的闲适氛围。
开头用"百亩清池""十围珍木"展现开阔优美的环境,提到移植的树木如今长得更茂盛,暗示这里经过精心打理。接着写主人巧妙设计这处景观,选在明媚春光中宴请宾客。有趣的是,虽在室内设宴(高斋),却让人感觉像在郊外般惬意。
中间部分生动刻画游园细节:青旗酒招下畅饮春酒,人们换上轻薄的春装;游客中有孩童也有老者,鸟儿欢快伴飞。官员(银章指官印)的红袍与随从们的身影相互映衬,大家围着高大轩窗饮酒,亲密地坐在芬芳花木间。突然画风一转,清越的笳声和急促鼓点响起,盛装女子在夕阳下格外耀眼。平静的潭水如镜面般清澈,彩绘的船桨划破水面。
结尾处诗人谦虚表示自己文采有限,但由衷赞叹主人的热情好客。众人唱和着应景的歌谣,遵守着既定的游玩规矩。直到夕阳西沉,大家仍沉醉其中不愿归去,展现出宾主尽欢的温馨场面。
全诗通过视觉(红妆/青旗)、听觉(清笳/鸟鸣)、触觉(春服单衣)等多重感官描写,将园林美景、人文雅趣和宴饮之乐完美融合,传递出宋代文人雅集特有的闲适情趣与生活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