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江南水乡的早春行旅图,语言生动如画。
前两句写大场景:诗人沿着小路走到龙游地区,眼前豁然开朗,平坦的田野一直延伸到江边。"不见山"三字巧妙暗示这里是一马平川的江南平原,"纵横阡陌"像棋盘格般的田埂小路,展现出人类耕作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景象。
后两句聚焦细节特写:竹篱笆里冒出的春笋尖,像古代士兵举着的长矛(攒槊)一样充满生命力;路边野花不畏春寒,红艳艳地开放,仿佛火焰在燃烧。这两个比喻特别精彩,把静态的植物写出了动态的力度,残笋的"槊"让人感受到春天破土而出的力量,寒花的"火"则传递出生命的热情。
全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先航拍开阔的田园全景,再推近到竹笋和野花的特写镜头。通过"不见山"的平坦与"如攒槊"的竖直线条对比,通过"寒"与"火"的温度反差,把早春那种含蓄又勃发的生命力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晖
王晖,生平不详。《龙游县志》编次其诗于朱熹、翁卷之间,姑置于此。今录诗三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