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大云寺留题竹深处

日暮寻幽到竹深,竹烟晴锁寺门阴。苔荒路绝行人迹,月出潭空静者心。

清供一盂香积饭,閒情半榻白云衾。留诗已与青山约,莫厌频来访道林。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傍晚探访深山寺庙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宁静淡泊的禅意。

前四句写景:太阳落山时,诗人来到竹林深处,晴空下的竹雾像锁链般缠绕着寺门。长满青苔的小路杳无人迹,月亮升起时,清澈的潭水映照着修行人澄明的心境。这里用"竹烟锁寺门"的拟人手法,营造出与世隔绝的幽静氛围。

后四句叙事抒情:诗人吃着简单的斋饭(香积饭指佛寺素斋),盖着白云般的薄被,过着清贫却自在的生活。最后两句尤为动人:他把题诗当作与青山的约定,希望自己可以常来这处修行圣地。这里的"道林"既指竹林,也暗喻修行之地。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 1. 视觉上构建了"竹雾-苔径-月潭"的清冷画卷 2. 生活细节中体现"一盂饭、半榻被"的极简美学 3. 结尾将"题诗"化作与自然的契约,把访寺升华成精神修行

诗人通过这次夜宿经历,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古代文人"物我两忘"的理想境界。读来让人仿佛也闻到竹香、看到月影,心灵随之沉静下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