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张冠卿面对宇宙和人生的感慨,表达了他对人生努力和古人心怀的思考。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通俗分析:
第一句:“冥心观宇宙,孰是同与各。”
- 冥心:这里指的是深思熟虑,用心去思考。
- 观宇宙:观察自然界和整个世界。
- 孰是同与各:哪些人有相同的想法,哪些人有不同的看法。
这句话的意思是,诗人用心去观察这个世界,思考其中的人们是有着相同的想法还是各有不同。
第二句:“夜旦无反恶,日出星河落。”
- 夜旦:指白昼和黑夜。
- 无反恶:没有坏事发生。
- 日出星河落:太阳升起时,星星和银河消失。
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安宁和谐的景象,无论夜晚还是白天,都没有坏的事情发生。太阳升起的时候,那些闪烁的星星和银河似乎都已经消失了,象征着新一天的开始和旧事物的结束。
第三句:“此有齐人瑟,彼有荆人璞。”
- 齐人瑟:齐国人的琴瑟(古代乐器)。
- 荆人璞:荆国人的玉璞(未经雕琢的玉石)。
这句话表明,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人们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和物品。齐国人有他们独特的琴瑟,荆国人有他们未雕琢的玉石,这说明世界上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遗产。
第四句:“嗟余耳目短,岂故重然诺。”
- 嗟余耳目短:感叹自己的见识和感官有限。
- 岂故重然诺:难道这些文化和物品就因此被忽略了?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自谦的态度,感叹自己的见识和感官有限,同时也表达了对各种文化和物品的重视,认为不应该因为自己的局限性而忽略它们的价值。
总结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物品,表达了诗人对于宇宙的深思和对不同文化价值的尊重。诗人虽然自谦,但依然看到了世界之大,有着丰富的文化和物品等待人们去发现和欣赏。
陈傅良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