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日本于八月十日向同盟国乞降感赋1945
东夷黩武,肆侵凌、豕突狼奔初歇。
海外忽传风色换,万里波涛哀咽。
广岛车辎,长崎樯橹,武库星罗列。
二弹丸下,一时都付陈迹。
只见群丑游魂,一夫残喘,委伏求存恤。
貔虎移军收失地,火速中原传檄。
同气同仇,我疆我理,共奋中兴业。
马关遗恨,者番当可清涤。
海外忽传风色换,万里波涛哀咽。
广岛车辎,长崎樯橹,武库星罗列。
二弹丸下,一时都付陈迹。
只见群丑游魂,一夫残喘,委伏求存恤。
貔虎移军收失地,火速中原传檄。
同气同仇,我疆我理,共奋中兴业。
马关遗恨,者番当可清涤。
现代解析
这首词写于1945年8月日本投降之际,用充满力量的语言记录了中国人民抗战胜利的激动心情。
上半部分先用"东夷黗武"直指日本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像野猪饿狼般横冲直撞的暴行终于停止。"广岛长崎"二句真实记录了原子弹轰炸的历史场景,说这些军事重镇在原子弹下瞬间化为废墟。这里没有直接描写惨状,但"哀咽""陈迹"等词暗示了战争的残酷代价。
下半部分笔锋转向,用"群丑游魂"形容日寇垂死挣扎的狼狈相,"貔虎移军"则展现中国军队如猛虎下山收复河山的英姿。最后"马关遗恨"特别有力,指1895年《马关条约》的国耻,如今终于可以洗雪,道出了全民扬眉吐气的痛快。
全词最动人的是那种喷薄而出的民族自豪感。既有"同气同仇"的团结精神,又有"共奋中兴"的坚定信念,更有雪耻后的畅快。作者用军事意象(樯橹、貔虎)和历史典故(马关)编织成一首胜利凯歌,让读者仿佛能穿越时空,感受到那个历史性时刻的澎湃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