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史二首 其二
狄公绛侯手,产禄牝朝当。
伟哉国老名,虎口不见伤。
絮书得金字,势足杀二张。
承反何悒壹,褫裘何赫煌。
不待吉琐言,已归庐陵王。
明前种桃李,默默为安唐。
堪笑娄郝辈,长厚安所将。
幸自免罗织,尺寻不可偿。
伟哉国老名,虎口不见伤。
絮书得金字,势足杀二张。
承反何悒壹,褫裘何赫煌。
不待吉琐言,已归庐陵王。
明前种桃李,默默为安唐。
堪笑娄郝辈,长厚安所将。
幸自免罗织,尺寻不可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唐朝名臣狄仁杰如何用智慧在武则天掌权的危险时期保全自己、匡扶唐室的故事。全诗用对比手法,既展现狄仁杰的胆识,又讽刺了其他官员的平庸。
诗中先用"狄公绛侯手"比喻狄仁杰像汉代周勃平定吕氏之乱那样有手段,说他面对武则天当政("牝朝"指女主当权)时,既保持"国老"的威望,又能巧妙周旋不受伤("虎口不见伤")。接着用几个典型事例:他写的密信被武则天用金粉回复(说明受重视),有足够实力除掉张易之兄弟(武则天的男宠),在武则天想立武家子嗣时不动声色地促成李显(庐陵王)复位。
后八句通过对比凸显狄仁杰的智慧:他像在朝廷种桃李般暗中培植势力(推荐张柬之等忠臣),而"娄郝辈"这类老实官员(娄师德、郝处俊)虽品德好却缺乏政治手腕。最后两句说这些人能自保已是侥幸,但和狄仁杰的深谋远虑相比("尺寻不可偿"),差距就像一尺与八尺那么远。
全诗精髓在于展现政治智慧的重要性——在险恶环境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懂得策略,比单纯"长厚"更能成事。这种借古讽今的写法,让读者在历史故事中看到处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