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客归登净远亭二首

犯寒送客只劳神,上到危亭眼顿新。
雪汁滈人清入髓,莫将杉袖障头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送客的场景,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送客的辛苦与登高后的惊喜:诗人冒着严寒送别友人,本已疲惫不堪,但当登上高高的净远亭时,眼前豁然开朗的景色顿时让人精神一振。"眼顿新"三个字特别生动,就像我们爬山时突然看到美景时"眼前一亮"的感觉。

后两句用生活化的比喻写寒冷与清醒:融化的雪水(雪汁)浸湿衣衫,寒意直透骨髓,但这种冷反而让人神清气爽。诗人幽默地提醒友人:别用衣袖去挡头巾啊!这句话既写出了天气的寒冷,又透露出朋友间随意的调侃,让送别的沉重气氛变得轻松起来。

全诗妙在把寻常的送别写得充满生活趣味:严寒中的登高望远、雪水打湿衣服的冰凉触感、朋友间随口的玩笑,都让这个冬日送别的场景显得真实可感。诗人没有刻意渲染离愁,而是通过身体感受(冷到骨髓)和环境变化(登高后视野开阔)来自然流露情感,让读者仿佛也跟着体验了一回冬日送友的清新之旅。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