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梅
岂无栋梁材,为君构明堂。
岂无调羹资,为君致烹鬺。
独使限荒鄙,委之道路旁。
岁晏吐奇秀,芬芬有馀香。
疾风见松柏,众秽知蕙芳。
譬彼君子质,幽沈道逾彰。
安得假神术,徙根俪长杨。
辽哉计不果,我心不能忘。
岂无调羹资,为君致烹鬺。
独使限荒鄙,委之道路旁。
岁晏吐奇秀,芬芬有馀香。
疾风见松柏,众秽知蕙芳。
譬彼君子质,幽沈道逾彰。
安得假神术,徙根俪长杨。
辽哉计不果,我心不能忘。
现代解析
这首诗以梅花自喻,表达怀才不遇却坚守高洁的情怀。全诗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前六句)用两个"岂无"的反问句起势,像在说:我明明能做栋梁盖华屋,也能当调料烹美食,却被丢在荒路边。这里用"明堂""调羹"比喻治国才能,用"荒鄙"暗指被冷落的处境。
第二层("岁晏吐奇秀"到"幽沈道逾彰")笔锋一转,写梅花在寒冬绽放的品格。就像松柏遇狂风才显坚韧,兰花在杂草中更显清香,君子越是处境艰难,越能彰显品格。这里"芬芬""蕙芳"等词营造出清雅的画面感。
第三层(最后四句)吐露心声:多想借神力把梅树移植到皇宫(长杨指宫苑),可惜这愿望太遥远。结尾"不能忘"三字余韵悠长,既有不甘又有坚持。
全诗妙在处处写梅又处处写人。被弃路边的梅树,暗喻不被重用的才士;风雪中飘香的梅花,象征逆境中坚守的君子。诗人用"调羹""栋梁"这种生活化比喻,让抽象的品质变得可感。最后那个移植皇宫的幻想,把怀才不遇的苦闷写得既含蓄又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