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时,一个在外地出差多年的官员的孤独感受。
前两句说:匆匆忙忙办了重阳节的小聚会,这已经是我在外地当差的第三年了。"草草""区区"这两个词透露出一种将就、凑合的感觉,说明他过节过得很敷衍。
中间四句写眼前景色:菊花(黄花)不按季节开放,就像我此刻的心情一样不合时宜;喝着淡酒连音乐都没有,更显得冷清。秋雨让岷江水位上涨,夕阳下的巴山笼罩着雾气。这些景物描写都带着几分凄凉,雨是冷的,夕阳是即将消失的,雾气是朦胧不清的。
最后两句点明心情:虽然登高望远是重阳节的传统,但我只感到空虚和惆怅,因为望着远方,万里之外的家乡仿佛就在眼前,却又那么遥远。这种矛盾的心理特别打动人,明明想家却回不去,眼前的美景反而更添愁绪。
整首诗用简单的语言写出了每个在外打拼的人都懂的感受:节日里特别想家,工作再久也难适应异乡生活,周围的热闹反而衬托出自己的孤独。诗人没有用夸张的词汇,就是通过"不肯""可堪""空惆怅"这些平实的词语,把那种无奈的心情表达得特别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