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这首诗词。
这首诗词名为《示四弟》,从标题可以看出,这是作者给四弟的一首诗,内容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慨和对自然的欣赏。让我们逐句解析:
1.“十日一洗沐,诸生各归休。”
这句诗描述了学生们经过十天的努力学习后,终于迎来了休息日。这里的“洗沐”可以理解为洗涤身心,努力学习后的放松。“诸生各归休”就是说大家都回家休息,放松一下。
2.“虚斋息群响,兀坐心悠悠。”
在这句诗中,“虚斋”指的是空寂的书房,“息群响”是说周围的喧嚣声音都消失了。“兀坐”是独自静坐的意思,“心悠悠”则表达了心境平和、宁静的状态。整句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坐在静寂的书房中,享受宁静和悠闲。
3.“雨久苔径荒,林深鸟啼幽。”
这里描述了自然景象。长时间的雨后,长满苔藓的小路荒芜了,林间深处传来鸟儿的幽鸣。这些自然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安静、幽深的画面。
4.“阶前树萱草,与子俱忘忧。”
这句诗中的“萱草”是一种可以让人忘记忧愁的植物。“与子俱忘忧”可以理解为诗人和四弟一起面对困难与挑战,共同忘记忧愁。这里的“阶前树萱草”既是实物,也象征着诗人希望与四弟共同面对生活的困扰,保持乐观的心态。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述自然景色和心境,展示了诗人在放松状态下的内心感受,以及与四弟之间的深厚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读者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对亲友的深情厚谊。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