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简单生动的比喻,描绘了观音菩萨的慈悲形象。
前两句"柳絮多头绪,桃花好面皮"用生活中常见的景物作比:
- 柳絮纷飞象征观音千手千眼、无所不在的慈悲
- 桃花娇艳比喻观音面容的慈祥美好
后两句点明主题:
- "夫是之谓谁"像是在问"这是谁啊"
- 答案"东海比丘泥"指的就是观音菩萨(传说观音道场在东海普陀山,"比丘泥"是梵语音译)
全诗妙在:
1. 用柳絮、桃花这样接地气的意象,把神圣的观音形象变得亲切可感
2. 问答形式活泼有趣,像在玩猜谜游戏
3. "比丘泥"这个称呼既保留佛教色彩,又带着几分俏皮
诗人用最生活化的语言,写出了最庄严的佛教主题,让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到观音的慈悲。就像用微信表情包讲佛法,既轻松又不失深意。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