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长江壮阔又生机盎然的春日画卷,语言生动形象,读来仿佛身临其境。
开头两句"长江西来双白龙,接天波浪春溶溶"很有气势。诗人把长江比作两条奔腾的白龙,从西方呼啸而来,春日的浪花与天际相连,显得格外壮美。"溶溶"二字用得巧妙,既形容波浪的浩荡,又透出春水的温柔。
中间四句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江上美景:成群的鸥鸟在江面盘旋,影子倒映水中,仿佛要飞下来跳舞;一只白鹤振翅飞过,发出清亮的鸣叫。雨后初晴,两岸的莺啼花开让人看不够;薄雾中,江上的船只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有分量。这些画面动静结合,既有鸥鹤的灵动,又有烟雨的朦胧,充满诗情画意。
最后两句"主人不是鸱夷子,一曲沧浪十二峰"突然转折。诗人说:可惜我不是范蠡那样的隐士(鸱夷子是范蠡的别号),不能像他那样泛舟江湖,对着十二峰唱一曲《沧浪歌》。这里透露出对自由隐逸生活的向往,也暗含对现实的一丝无奈。
整首诗就像用文字拍摄的纪录片:先用航拍展现长江全景,再用特写捕捉飞鸟船只,最后以画外音道出心声。既有壮丽河山,又有细腻情感,读来令人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