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季温内兄从军
四月五月南风狂,大麦小麦相亚黄。
吴蚕成茧不及缫,慈母又缝游子裳。
游子从军上京国,卖犊妆刀助行色。
西亭出祖柳正长,骏马骄嘶羁不得。
丈夫弧矢志四方,岂效儿女恋故乡。
酒酣慷慨拔剑舞,青天白日飞𣏹霜。
圣皇开边固无战,地尽西南置州县。
独怜残胡喘息存,深窜穷荒逞凶悍。
君今名𨽻行伍中,不用自誇两石弓。
胸中筹画足制胜,好坐帷幄参元戎。
马衔山前刁斗月,龙捲河上旌旗风。
我武维扬号令肃,呼邪日逐争内附,凯歌入奏明光宫。
从此朔南声教同,大开明堂议东封。
君则长揖辞成功,归来听我击壤歌年丰。
吴蚕成茧不及缫,慈母又缝游子裳。
游子从军上京国,卖犊妆刀助行色。
西亭出祖柳正长,骏马骄嘶羁不得。
丈夫弧矢志四方,岂效儿女恋故乡。
酒酣慷慨拔剑舞,青天白日飞𣏹霜。
圣皇开边固无战,地尽西南置州县。
独怜残胡喘息存,深窜穷荒逞凶悍。
君今名𨽻行伍中,不用自誇两石弓。
胸中筹画足制胜,好坐帷幄参元戎。
马衔山前刁斗月,龙捲河上旌旗风。
我武维扬号令肃,呼邪日逐争内附,凯歌入奏明光宫。
从此朔南声教同,大开明堂议东封。
君则长揖辞成功,归来听我击壤歌年丰。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热血青年告别家乡从军报国的场景,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家国情怀。
开头用生动的画面感描写了初夏丰收景象(南风吹黄麦田)和母亲赶制衣裳的细节,烘托出离别氛围。游子变卖家产购置装备,柳树下亲友送别的场景中,骏马嘶鸣暗示主人公迫不及待要奔赴战场。
诗人通过"大丈夫志在四方"的豪言,批判了恋家的小儿女情态。酒后的剑舞表演更是将男儿的豪迈气概推向高潮,剑光仿佛能划破长空。
后半段转向现实军事描写:朝廷开拓疆土设立州县,但残余敌人仍在负隅顽抗。诗人勉励从军的亲友不必炫耀武力,而要用智慧协助主帅运筹帷幄。通过"刁斗月""旌旗风"等意象,展现了边塞军旅生活的壮阔。
结尾展望未来:期待军队凯旋、国家统一,主人公却淡泊名利,只愿归隐田园。这种"功成身退"的理想,与开篇的从军热情形成巧妙呼应,完整展现了一个热血青年从出征到归隐的心路历程。
全诗最动人的是将个人抱负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既有"捐躯赴国难"的激情,又有"采菊东篱下"的洒脱,这种刚柔并济的情怀正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的典型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