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谢少卿药园二首① 其二

小儒忝师训,迷谬失其方。
一为狂瘖病,望道空茫茫。
颇闻东山园,芝朮缘高冈。
瘖(原校:一本作酲)聋百不治,效在一探囊。
再拜药园翁,何以起膏肓。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迷茫的读书人寻找人生解药的故事。

诗人开篇就说自己是个"小儒"(没成就的读书人),虽然跟着老师学习,却越学越糊涂,像得了失语症一样说不出人生真谛。这里的"狂瘖病"很形象——明明满腹诗书,却像哑巴一样表达不出真理,只能干着急。

中间笔锋一转,提到听说东山有个神奇药园,山冈上长满灵芝仙草。这里用"瘖聋百不治"的夸张说法,暗示世俗的毛病都无药可救,但神奇的是只要伸手到药囊里一摸就能痊愈。这其实是在说: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远方,就在手边。

最后诗人向药园主人行礼请教,问怎么才能治好最顽固的"膏肓之疾"(比喻思想困境)。全诗妙在把求学比作求医,把思想困惑比作疑难杂症,用找药材的过程比喻寻找人生答案的历程。最有趣的是那个"一探囊"的细节——真理往往就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地方,只是需要有心人去发现。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