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未冬来江上,与姚甥农卿游迎江寺大士阁,茗话至暮而归,农卿有诗,次韵和之(1931年)

澄江小坐夕阳开,江上风烟阅几回。
十载梦思儿女远⑴,一瓯愁话海氛来。
劳生天地霜侵鬓,起死心情国未灰。
与子清游无限感,昏鸦莽莽已成堆。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于1931年冬天,作者和晚辈姚农卿在长江边的迎江寺喝茶聊天,直到傍晚才回家。整首诗通过江边喝茶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家国命运的深沉忧虑。

前两句写景:夕阳下,两人静静坐在清澈的江边,看着江上飘过的风烟。这里的"风烟"既指自然景象,也暗喻动荡的时局。"阅几回"三个字透露出作者已是多次见证历史变迁。

中间四句是重点:十年前(1921年左右)还惦记着远方的儿女,如今喝着茶却要聊起海上(指日本侵华)带来的愁绪。作者感叹自己为生活奔波,白发渐生,但即使国家危难,自己救亡图存的心志仍未熄灭。"起死心情"这个比喻特别有力,把救国比作让垂死之人复生。

最后两句回到现实:和晚辈这次清雅的游玩充满感慨,抬头只见暮色中乌鸦乱飞,黑压压一片。这个画面既写实,又象征当时黑暗的社会局势。

全诗妙在把一次普通的江边喝茶,写得既有生活气息(夕阳、茶盏),又充满时代厚重感(海氛、救国)。特别是"一瓯愁话"这个细节,把茶水的苦涩和时局的艰难完美融合,让读者看到老一辈知识分子在国难当头时的忧患意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