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林林岩叟挽词

谁学陶朱去,梅花古戍旁。
平生疏几杖,哀曲损肝肠。
稚子青衿隽,东床绿袖长。
四更笳鼓动,月白水茫茫。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逝者(林岩叟)的哀悼场景,充满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和亲人离别的伤痛。

前两句用"陶朱公"(古代隐士范蠡)的典故,暗示逝者像隐士一样离开人世,长眠在梅花盛开的边塞古戍旁,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又带点苍凉的氛围。

中间四句通过生活细节展现逝者形象:他生前不依赖拐杖(暗示身体硬朗),如今哀伤的曲调让人肝肠寸断。他的小儿子穿着青色学子服聪明俊秀,女婿(东床)绿色衣袖飘飘,都是体面人家。这些细节让逝者的形象更真实可感。

最后两句用军营的笳鼓声和月光下的茫茫水面,将哀思推向高潮。四更天(凌晨1-3点)的鼓声暗示守灵的长夜,白月光照着无边水面,把个人的悲痛扩展成天地间的苍凉,让读者感受到生命在宏大时空中的渺小。

全诗用朴素的语言、具体的画面,把对普通人的悼念写得深沉动人,既有对逝者品格的尊重,也有对亲人离去的真切悲伤,最后落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中,余韵悠长。

林亦之

(1136—1185)宋福州福清人,字学可,号月渔,一号网山。林光朝高弟,继光朝讲学于莆之红泉。赵汝愚帅闽,荐于朝,命未下而卒。有《论语考工记》、《毛诗庄子解》、《网山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