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鹤叹
霜翎雪羽胭脂顶,玄裳翠距白玉颈。
何年乘风下太清,芝田烟暝瑶池冷。
天台山上玉京天,何似青天玉帝前。
晓云黯淡但欲唳,夜月凄凉那得眠。
君不见东海苍鱼浮吞舟,一朝失却风涛秋,陆地蝼蚁俱逆谋。
又不见南山白虎啸裂石,一朝不得山林力,平原狸兔起图食。
如彼茅圊蝇,不知天池翔大鹏。
如彼布裈虱,不知白鸾舞空碧。
世间炎凉相渭泾,是非宠辱无限情。
彼鹤暂尔耳,自警聊自鸣。
山灵更须勤爱护,忽然鼓翅翔四溟。
上有昆台琪花红,下有蓬山芝草青。
山头知音复能几,几人得如华与丁。
那堪九霄去,人世无此声。
何年乘风下太清,芝田烟暝瑶池冷。
天台山上玉京天,何似青天玉帝前。
晓云黯淡但欲唳,夜月凄凉那得眠。
君不见东海苍鱼浮吞舟,一朝失却风涛秋,陆地蝼蚁俱逆谋。
又不见南山白虎啸裂石,一朝不得山林力,平原狸兔起图食。
如彼茅圊蝇,不知天池翔大鹏。
如彼布裈虱,不知白鸾舞空碧。
世间炎凉相渭泾,是非宠辱无限情。
彼鹤暂尔耳,自警聊自鸣。
山灵更须勤爱护,忽然鼓翅翔四溟。
上有昆台琪花红,下有蓬山芝草青。
山头知音复能几,几人得如华与丁。
那堪九霄去,人世无此声。
现代解析
这首《闻鹤叹》借鹤的遭遇,讽刺了现实世界的势利与残酷,同时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前六句)用华丽辞藻描绘鹤的非凡气质:雪白的羽毛、胭脂红的顶冠、翡翠般的腿爪,说明它本是仙界灵鸟("太清""瑶池"代指天庭),却沦落人间,在冷清的"天台山"孤独生活。这里用"何似"二字暗示:人间再美也比不上天界的自由。
中间部分(大量对比)通过三组强烈反差揭露世态炎凉:
1. 苍鱼与蝼蚁:能吞舟的东海巨鱼一旦搁浅,连蝼蚁都敢欺负它;
2. 猛虎与野兔:称霸山林的猛虎失去地盘后,野兔都敢算计它;
3. 蝇虱与神鸟:粪坑苍蝇不懂大鹏的志向,裤缝虱子想象不出白鸾的翱翔。
这些比喻直指现实——当强者失势时,曾经弱小的对手会趁机践踏,而庸俗之辈永远理解不了高尚者的追求。
最后部分诗人点明主旨:鹤的哀鸣是对浑浊世道的抗议。尽管人间"知音难觅"(用"华与丁"典故,指能听懂鹤语的隐士),它依然选择飞向昆仑仙山,寻找琪花芝草的理想世界。结尾"人世无此声"既是惋惜——俗世容不下清高之音;也是决绝——宁可孤独也不妥协。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两种力量的对抗:一边是"成王败寇"的残酷现实,一边是"宁鸣而死"的精神坚守。诗人用鹤象征所有被现实打压却不愿同流合污的人,这种悲剧感与孤傲感,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强烈共鸣。
白玉蟾
白玉蟾(1134~1229),南宋时人,祖籍福建闽清,生于海南琼州,内丹理论家。南宗的实际创立者,创始金丹派南宗,金丹派南五祖之一。生卒年待考,原名葛长庚,本姓葛,名长庚。字如晦,号琼琯,自称神霄散史,海南道人,琼山老人,武夷散人。幼聪慧,谙九经,能诗赋,长于书画,12岁时举童子科,作《织机》诗;才华横溢,著作甚丰。自幼从陈楠学丹法,嘉定五年(1212)八月秋,再遇陈楠于罗浮山,得授金丹火候诀并五雷大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