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妣忌日发昭化

短棹横秋桔柏矶,青山无尽白云飞。
官三年矣母安在,天一方兮儿欲归。
拱木阴阴闲墓隧,背萱寂寂老庭闱。
呼儿扫驿陈遗像,杯酒炉香泪满衣。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母亲忌日那天,乘船经过桔柏矶时触景生情,表达对亡母的深切思念。

开头两句描绘秋日江景:短小的船桨横在秋水中,船停靠在桔柏矶边,远处青山连绵不绝,白云悠悠飘过。这看似写景,实则以开阔的自然景象反衬诗人内心的孤寂。

第三四句直抒胸臆:做官三年了,母亲在哪里呢?天各一方,儿子多想回家啊!"官三年"与"母安在"形成强烈对比,道出仕途与亲情难以两全的无奈。

五六句用意象表达哀思:坟前树木已长得郁郁葱葱,母亲生前种植的萱草在寂静的庭院中枯萎。通过"拱木"(墓地树木)和"背萱"(母亲种的忘忧草)这两个典型意象,既写出时间流逝,又暗含"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痛。

最后两句最为动人:诗人让仆人打扫驿站,摆出母亲遗像,对着酒杯和香炉祭奠时,泪水打湿了衣衫。这个场景描写细腻真实,让读者仿佛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在母亲忌日独自祭奠时泪流满面的画面。

全诗语言朴素却情感浓烈,通过今昔对比、景物烘托和细节描写,将中国人"每逢忌日倍思亲"的传统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特别是最后祭奠的场景,没有任何华丽辞藻,却能让每个失去至亲的人产生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