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风

天陆箕躔动,林箫万籁空。
扶摇庄海北,悲眩鲁门东。
贪诫诗人隧,清思赋客雄。
何因知劲草,霜陌尽飞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猛烈疾风的景象,通过生动的自然画面和巧妙的历史典故,传递出人在自然力量前的渺小与坚韧。

前两句用"天陆箕躔动"形容风势如天上星宿移位般浩大,"林箫万籁空"说风吹过树林发出箫声般的呼啸,其他声音都被掩盖。三四句"扶摇庄海北,悲眩鲁门东"借用庄子笔下的大鹏鸟和孔子在鲁国东门被风吹得目眩的典故,表现风力的强劲。

五六句笔锋一转,说这场风给诗人带来警示(贪诫)和灵感(清思),暗示自然现象能引发人的思考。最后两句是全诗精华:只有经历风霜的考验(劲草),才能看出谁真正坚强;而那些没有根基的人(飞蓬),终将被大风吹散。这里用"劲草"比喻坚韧的品格,"飞蓬"象征随波逐流的人,形成强烈对比。

全诗妙在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自然融合,狂风既是真实的风暴,也暗喻人生困境。诗人通过观察疾风,得出"真金不怕火炼"的深刻道理,鼓励人们要做经得起考验的"劲草"。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让深刻的道理变得形象可感。

宋庠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0